搜索

政务大数据有哪些基础维度?

发布日期:2023-06-09 浏览:511

自2016年以来,国务院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应用工作。


目前,国家、省、市、县等层级的政务数据目录体系初步形成,其中包含26个省级政务数据平台、257个市级政务数据平台、355个县级政务数据平台。同时,各地区积极探索政务数据统一管理模式,以数据共享支撑政府高效履职和数字化转型。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已接入各级政务部门5951个,发布53个国务院部门的各类数据资源1.35万个,累计支撑全国共享调用超过4000亿次。


“政务大数据”的发展进程从最初的政务服务触手可及,到政务服务协同和创新,再到最终发展为政务大数据“会说话”。


1

何为政务大数据?


欲理解“政务大数据”,首先要了解“政务”。所谓“政务”,广义来讲,涵盖政府主导或参与开展的所有事务和社会活动。而我国政府所倡导的政务是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的,服务对象包含公民、法人、外国人和社会组织。基于“政务”的概念,“政务大数据”便不难理解,其本质是收集政务运转中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并对多源海量数据进行整合、汇聚、分析、提炼,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一体化,为政府用户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帮助政府构建基于数据服务能力的决策辅助能力。


因此,政务大数据并非为了智慧化而制造问题,其根本宗旨不是运营数据、不是迭代算法、更不是打造应用场景;而是有益于民,收获相关各方认可的综合收益。


2

政务大数据怎样发挥作用?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多样的政务事务类别,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全面政务大数据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办每一件事的时候都如人意;在时间、空间、效率方面让人民与政府部门都舒心。简言之,政务大数据就是帮助人民办事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帮助政府治理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具体来说:


 经济调节方面,利用大数据加强经济监测分析,提升研判能力。


 市场监管方面,通过数据共享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监管能力。


 社会管理方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公共服务方面,促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办事效率。


● 生态环保方面,强化环境监测和应急处理能力。


 疫情防控方面,帮助有效实施精准防控、助力人员有序流动。


总结起来, 政务大数据的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之上,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简化公共服务步骤、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增强精细化治理能力。


3

政务大数据建设有那些维度?


一般而言,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内容构成包括四大部分:一个门户:政务数据服务门户;两类资源库:基础库、主题库;六大核心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据目录系统、数据开放系统、数据治理系统、供需对接系统、数据共享系统;通用算法模型及若干支撑组件:政务区块链服务、政务云监测、数据安全管理、算力设施、灾备设施等。


面向服务对象和面向决策对象两个角度,政务大数据平台应紧紧围绕政务服务的申请、受理、审核、办结、反馈五大环节,从在线服务、服务管理、业务办理、共享交换、数据处理、决策分析六大维度建设应用平台,确保五大环节高效稳定运行。具体功能逻辑包括:


● 在线服务门户:将跨地区、跨部门的政务服务条目以资源目录的形式统一展示、发布,对申请人提交的政务服务申请进行审核,再将受理结果等信息通过共享交换平台反馈申请人。


●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将申请人提交的政务服务材料通过共享交换平台提交给业务系统,同时还实现将业务办理系统办理过程状态和办结结果及时推送反馈给在线服务门户,并实现全流程高效监管。


● 业务办理系统:通过共享交换平台获取相关审核信息后进行业务办理,将办理过程和结果信息推送至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并通知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及门户公开。


● 共享交换平台:通过数据获取及汇聚,实现与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共享利用。


● 统一大数据处理平台:通过数据的清洗、加工、处理,进行数据治理,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及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支撑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维护等作用。


● 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针对基础类信息资源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以及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领域数据深度融合,分析业务开展情况报告及时更新业务质量,帮助政府部门更好的监管和决策。